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> 知识点 >> 高中历史知识点 >> 内容

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

时间:2013-11-22 11:20:31 点击:

  核心提示:知识点总结 鸦片战争以后.随着西方文化的侵入,中国传统文化开始受到冲击。西装、西餐、欧式建筑以及轮船、汽车改变着中国人的衣食住行,电报、电话、报刊、电影也出现在中国人的生活中。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政局...

知识点总结

       鸦片战争以后.随着西方文化的侵入,中国传统文化开始受到冲击。西装、西餐、欧式建筑以及轮船、汽车改变着中国人的衣食住行,电报、电话、报刊、电影也出现在中国人的生活中。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政局的更替,使中国的民俗风情发生了巨大变化。   

        服饰一定程度上反映时代风貌.鸦片战争前,长袍马褂是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;鸦片战争后西装传入中国,民国后成为男子的礼服之一;辛亥革命后,中西合璧的中山装成为新的男子标准服装。而女子在晚清主要是传统旗装:宽大、平直,衣长及足(遮盖身体曲线)。20世纪20年代后,改良旗袍(合身适体)成为新潮女性日常着装。总之:中山装与改良旗袍发展为新式的中式传统服装。新中国成立后,,50---70年代,人们衣着朴素,改革开放后,服装颜色五彩缤纷、款式多样。

        鸦片战争前,达官贵人饮食主要是传统的满汉全席,普通百姓则求温饱。鸦片战争后,西餐的传入(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里开始出现),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。新中国成立之初,由于物资匮乏,人们的食物比较简单。改革开放后,温饱问题得到解决,政府还提倡“菜篮子工程”,人民的饮食比较丰盛,渐趋合理,开始追求健康,合理的饮食结构。

        随着中国开设通商口岸越来越多,西方建筑样式在中国传统民居中引人注目,一些官员和商人也建起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。新中国成立后,城市住房总体看比较拥挤,近十多年来,人民的住房状况得到很大改善。城市高楼鳞次栉比,人均居住面积逐年增加。农民纷纷兴建新房。在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,楼房比比皆是。1995年,国家在城镇启动了“安居工程”,让中低收入的职工能以较低价格买到合适的住房。目前,不少人已不仅仅满足于住房的宽敞,更追求家居内部陈设的舒适、外部环境的优美。

        近代中国社会风俗也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.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,主张“断发易服”“废止缠足”,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。辛亥革命前后,“断发易服”具有了反清革命的色彩。民国时期,政府颁布“剪辫易服”和“废止缠足”等法令。在大城市里,婚丧仪式由繁琐愚昧,改为简约文明。新中国成立后,恋爱自由,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。

作者:不详 来源:网络
共有评论 0相关评论
发表我的评论
  • 大名:
  • 内容:
  • 教育杏坛(www.edu910.com) ©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  • Email:zm8284@126.com 站长QQ:734875680 浙ICP备14012759号
  • Powered by laoy! V4.0.6